這個大叔其實蠻有趣的,人家史丹佛大學多年前的研究他還拿出來做,而且還上了TED,不過因為小孩子實在太可愛了,所以我想也是一種貢獻吧(遠目)。
不吃棉花糖:比你想像的掙扎
棉花糖實驗簡單的說,就是「馬上吃掉棉花糖,就只能享受一顆。等到實驗人員回來,就能享用兩顆棉花糖)。」然後他們做後續的追蹤,發現沒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未來比較有成就(至於成就的定義是什麼,請大家去找原始的研究設計)。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結論實在太簡單了,「延後享受」的人未來就會比較有成就?那可不一定!假如是在台灣辦這個實驗,搞不好有很多從小被爸媽打大的「乖寶寶」,可能就根本不敢拿棉花糖;還有很多未來可能會成為「阿宅」的小朋友,也是慾望很低,搞不好媽媽一講他就根本沒反應。
真正厲害的小朋友,是那些拼命磨蹭,眼睛直盯著獵物,但又不出手的傢伙,他們肯定是用了一些分心的手段,讓自己的獸性不致於暴露出來。
另外是,「延後享受」的實驗結論只說明了「現象」,並未解釋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孩子能夠延後享受?」。
我~想~吃~啊(哭) |
所以不同的小朋友各出奇招,像是看旁邊、矇眼睛、有的小朋友用頭撞桌子...但也有一些小朋友忍不住拿來舔一舔、聞一聞、摸一摸...最後就塞到嘴巴去了。
換句話說,依據那位提出「人象說」心理學家的看法,這些小朋友成功的操縱了自己的注意力,一方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保持高度興趣,又能夠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
人象一心,其利斷金
講到這裡,儘管象的故事是源自於佛教典故(跟那位心理學家是印度人可能多少有些關係),但即使不管來源如何,用象來比喻提摩西威爾森所說的「陌生的自己」真是太傳神、太貼切了。
怎麼說呢?我們上次聊到了那個「不聽話的自己」,很多人發現過「它」的存在,也給他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例如自動心智機制、直覺、適應性潛意識、副元神、潛意識人格...不管是從科學角度來看,還是從宗教、心靈學說的觀點來看,只要角度不同,給「它」取的名字就不太一樣。但不過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還是用「大象」來譬喻最貼切(而且最可愛,叫潛意識什麼的就會聯想到洗腦吧?)。
又壯又可愛的非大象莫屬了 |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傢伙平時乖乖的不吭聲,一旦反抗起來力量可大的嚇死人。不管你平常自認意志力多麼強大,只要是這頭「大象」不愛做的事情,你怎麼逼迫它都很難去完成。
例如,有些可以人可以思考複雜的數學問題,再困難的邏輯問題對他來說都可以輕鬆的想清楚。但是你要他和陌生人搭訕,或是學會看人家的臉色,正確解讀別人的反應,對他們來說卻是死都不願意幹(或辦不到)的事情。
我指的是左邊那位 |
當然,相反的情況也是隨處可見,反應快,口條流暢,怎麼看都很聰明的人,叫他把一本都是字的書看完,整理出重點,他卻辦不到,甚至根本看不下去。即使看完了,你問問他書中到底在寫什麼,他雖然講的天花亂墜,可是你一聽就知道,胡謅多過於理解,這人根本沒看懂。(我去企業上課也經常碰到這種例子,課後分享雖然講的精采萬分,大家都報以熱烈鼓掌,但你就會開始懷疑這傢伙剛才到底有沒有在教室裡?)
你會說,這樣的人也太任性了,人在江湖,由不得自己,哪有拿自己大象不聽話當做藉口的?從結果來看也沒錯,太放任自己大象而沒有善用大象的人,很容易就會在職場上被認為是態度不佳,所以當然成就不如人。
真正有成就的人,是那些一方面貫徹自己意志,但又不會讓大象無法配合的人,換句話說,也就是那些從「騎象人」變成「馴象人」的人。(待續)
很期待續集
回覆刪除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re looking for a article author for your blog. You have some really good articles and I feel I would be a good asset. If you ever want to take some of the load off, I'd absolutely
回覆刪除love to write some material for your blog in exchange for a link back
to mine. Please blast me an email if interested. Many thanks!
Here is my web site :: cellulite treatment c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