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ME##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職場42面相#22 揭開「腹」型人的神秘面紗



腹型人的行為症候群
考慮再三,循序漸進
浸入細節,靈光乍現
相忍為群,以和為貴
家長管理,為親為師
新的慢,熟的快
例中學,複製精熟
「腹型」人在中國和台灣的職場上,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屬於主導的類型。當然,近幾年來,兩岸三地「心型」的人逐漸嶄露頭角,數量也大增,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世代」衝突。其實不僅僅是年齡上的差異,更大部分的衝突來自於類型的不同。

「腹型」人的思路形狀是「井」字。就像棋盤一樣,他們必須要將井字填滿,才會開始展開行動。一般來說,「腹型人」給人穩重、踏實的感覺,因為他們不會輕舉妄動,而是在收集到足夠的資訊之後,才會開始構思下一步。

我們曾經拍過一群「腹型」小孩子扮家家酒的實驗影片,這些小朋友拿到積木和玩具之後,並沒有立刻產生行動,反而是開始將手邊雜亂的素材先一堆堆的排列起來,好像在「盤點」物資一樣。等到他們腦中都輸入了這些材料的資訊後,他們才開始依照腦中的圖像,建構起城牆或建築物。
(影片網址:http://youtu.be/GHPrCTi5q8c


在前面的整理過程中,他們腦中對於要建構什麼樣的東西其實並無定見(換言之,他們並非是先思考目標為何),而是隨著對素材的了解增加,腦中逐漸拼湊出完整的圖像,隨後便能快速的建構出他們要的成果。就如上圖一樣,在拼湊完成之前,他們腦中只有大量的資訊,而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這樣「先慢後快」的節奏,一直都是「腹型」人的成功之道。例如「學徒」制的概念,他們可以花很長的時間苦練、觀察,等到有一天完全融會貫通之後,忽然就像「開悟」了一樣,變成達人與大師了。

能夠吃苦,也是上天給予「腹型」人的天賦。不像心型人,他們天生的情緒就容易被壓抑,「忍」對他們來說,比心型人來的容易的多。他們也具備比較高的耐力,同樣是長時間的工作,腹型人頂多是覺得身體疲勞而已,但心型人可就會「身心俱疲」,往往會有「快死掉」的感覺。

因此對「腹型」人來說,適當的解放累積的情緒和疲勞,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很可能隱忍了許久,突然一次情緒性的爆發,或是身體突然就產生過勞的症狀。

那麼要如何與這樣的人共事呢?基本上「腹型」人非常尊重團隊的意見,可以說是最好的團隊成員。他們喜歡和諧,不太喜歡撕破臉,就算有怨言也很少當場發作。不過也因此當團隊發生問題時,也常常會被「和諧」掉,總要等到累積成久痾陳疾才會暴發出來。

在溝通上,「腹型」人幾乎可說是「不溝通」的。這並不是說他們都是「啞巴」,而是說,當他們在會議時,大多數是在「交換資訊」、「陳述經驗」或是「接收資訊」,很少會當場思考,必須等到回去之後,慢慢沈澱、組織,才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如果您有一個這樣的部屬,基本上,一旦提出目標之後,也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規劃執行。

舉一個真實案例,曾經有一個大學的系主任,因為研究生寫不出論文,主任為了協助他,便將開會時間縮短到一週兩次,希望能推動進度,結果反而更寫不出來。這是因為,這名研究生是「腹型」的,每次開會時,主任每提出一個構想,就像是遞給他他一個「井」字棋盤一樣。結果當這名研究生努力的把九格棋盤,填到剩下最後一格時,主任又遞給他一個新的棋盤,他又得重新填起,而且還必須考慮和舊棋盤之間的關聯性,讓任務變得更加複雜。

後來,主任把開會時間延長到兩週一次,並且減少給予建議,居然就奇蹟似的有了進度。

如果他們是團隊中的一份子,通常需要一個擅長取捨的人作為搭配。否則他們會拼命的「照單全收」,並且很難排定任務的優先順序。

最後,「腹型」的人對於「彈性」、「臨機應變」、「短時間創新」、「需要看臉色」的工作很容易產生挫折,通常會讓他們的優勢難以發揮、能量消磨殆盡,如果您的身旁有這樣的人才,最好不要讓他們直接面對,而是擔任幕僚或是支援的角色,會更容易發揮戰力。

職場42面相#21 例中學,精熟型的學習者


「小王,你覺得今天來上課的老師講的如何?」
「我覺得他講的很清楚,只是還少一點什麼東西。」
「我倒是覺得反覆講一個主題很囉嗦,你覺得還少什麼?」
「如果可以當場練習一下就好了。」
「別鬧了,講師鐘點這麼貴,你還是回家自己練吧!」

基本上,無論是哪一型的人,想學會一個技能,都必須仰賴練習。但對他們來講,他們的學習除了練習之外,最好是可以臨摹照做,效果最好。「學徒制」,就是這一類型的人發展出來的培訓技巧。

他們不是那種聽一聽原理,然後自己去嘗試細節的性格。對他們來說,可以在旁邊參考、模仿,甚至最好有指示和說明可以教導他們一步一步操作。所以,為什麼很多學徒制都是先讓徒弟作一些瑣事,但允許他們看師父怎麼操作,就是透過長時間不斷的觀察,內化記憶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去,這樣正式上場時,就可以模仿個七八分,再加上經年累月的執行,就能夠將一件事物完全的學習成熟,甚至找到所謂的「訣竅」與「眉角」。

所以,這一型人通常比較瞧不起年紀比自己輕的人,或年少得志的人,所以很自然的就會在他們的相處中出現「上司下屬」、「前輩後輩」的階級觀念。這是由於他們相信,任何的學習,都是不斷的模仿和複製而來的,不可能憑著聰明才智一蹴可及(即使他們的腦筋不錯,也只是加速這個內化的過程)。

對他們來說,「經驗」就是勳章,也是成功的保證,只要從事能發揮「經驗」的工作,他們往往能表現的出類拔萃。這樣的思考模式,和前述幾期所介紹的「心型」、「心腦型」人大不相同,對他們來說,創新、突破,打破經驗的藩籬才是可貴的,反覆操演的經驗法則,反而不那麼有價值。

他們喜歡學習的項目,多半也非常具體。例如歷史(實實在在,已經發生過的故事),可練習的技巧,有實際用途的科目等等。一些看不出立即用途(如集體討論),需要分享自己感覺(如一些團體動力的活動),或是需要想像力(如創意思考)、抽象的事情,他們學習起來經常是興趣缺缺。相比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心靈交流,他們更喜歡花時間在學習可以操作、有具體成品的項目上。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Gangnam Style(英文拼音歌詞)


居然是用Lyric Master這套日文軟體找到的,真厲害啊
大家就配著唱吧

Gangnam Style

Artist: PSY

Oppan Gangnam style
Gangnam style

Najeneun ttasaroun inganjeogin yeoja
Keopi hanjanui yeoyureul aneun pumgyeok inneun yeoja
Bami omyeon simjangi tteugeowojineun yeoja
Geureon banjeon inneun yeoja

Naneun sanai
Najeneun neomankeum ttasaroun geureon sanai
Keopi sikgido jeone wonsyat ttaerineun sanai
Bami omyeon simjangi teojyeobeorineun sanai
Geureon sanai

Areumdawo sarangseureowo
Geurae neo (Hey!) geurae baro neo (Hey!)

Areumdawo sarangseureowo
Geurae neo (Hey!) geurae baro neo (Hey!)

Jigeumbuteo gal dekkaji gabolkka (Hey!)

Oppan Gangnam style
Gangnam style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Uh...
Gangnam style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Eh sexy lady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Eh sexy lady
Whop, whop, whop, whop
Eh eh eh eh eh eh eh

Jeongsukhae boijiman nol ttaen noneun yeoja
Ittaeda sipeumyeon mukkeotdeon meori puneun yeoja
Garyeotjiman wenmanhan nochulboda yahan yeoja
Geureon gamgakjeogin yeoja

Naneun sanai
Jeomjanha boijiman nol ttaen noneun sanai
Ttaega doemyeon wanjeon michyeobeorineun sanai
Geunyukboda sasangi ultungbultunghan sanai
Geureon sanai

Areumdawo sarangseureowo
Geurae neo (Hey!) geurae baro neo (Hey!)

Areumdawo sarangseureowo
Geurae neo (Hey!) geurae baro neo (Hey!)

Jigeumbuteo gal dekkaji gabolkka (Hey!)

Oppan Gangnam style
Gangnam style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Uh...
Gangnam style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Eh sexy lady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Eh sexy lady
Whop, whop, whop, whop
Eh eh eh eh eh eh eh

Ttwineun nom geu wie naneun nom
Baby baby
Naneun mwol jom aneun nom

Ttwineun nom geu wie naneun nom
Baby baby
Naneun mwol jom aneun nom

You know what I'm saying

Oppan Gangnam style

Eh eh eh eh eh eh eh
Eh sexy lady
Whop, whop, whop, whop, whop
Oppan Gangnam style

Eh sexy lady
Whop, whop, whop, whop

Eh eh eh eh eh eh eh
Oppan Gangnam style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職場42面相#20 新的慢,熟的快


「小王!你寫報告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越來越好了耶!」
「當然,士別三日,我早已非吳下阿蒙了。」
「跟你之前慘不忍睹的報告完全不同了,有什麼訣竅嗎?」
「如果你每天都寫好幾千字的報告,自然而然就開竅啦!」
「苦練真能出頭天!現在說你是報告達人也當之無愧啊。」

不知道你是否有學過游泳,或是學騎腳踏車?這些動作都是十分複雜而且精密的,而且其中蘊藏了高深的物理學原理。但你在學習這些技能時,恐怕也不會買一本參考書,仔細的研究之後才下水,或者是考過筆試之後,就宣布你學會了游泳,一定是透過「身體」記住複雜且大量的資訊,內化並且成為自己的技能。

幾乎每個人,都有透過這種方式學習的能力。但這一型人特別明顯,效用也比其他類型來的明確。他們在接觸任何新事物時,通常一開始反應很慢,不但需要大量資訊(例如說明書、教戰手冊而且最好是教一動,做一動),更需要親自操作、演練學習到的知識,光是看書、或是用口頭指導,吸收的效果都相對較差。

他們的學習,不是透過在腦中反覆模擬想像,而是用身體記住: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他們的記憶力絕佳,但要從龐大的資料庫調出資訊來,總要花費一些時間;可是,一但是被他們的身體記住的事情,他們幾乎可以不假思索的迅速回應,並且表現出高水準、高品質的結果。

例如,很多所謂的「達人」,他們可以反覆千百次做出一樣精確的動作,有些廚師可以用手抓出正確份量的素材,比秤還準;有些可以蒙眼進行許多複雜的操作,例如開車、打電玩或拆卸槍枝;有些表演藝術家可以背出長篇大論的劇本,完全不吃螺絲也不落字,但你可能私底下跟他聊天,卻發現他反應並不像舞台上那麼快;有些老師上台講的例子,十年前和十年後居然可以一字不差這些案例,全都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將這些步驟記憶住了,所以就像播放CD唱片或影片一樣,幾乎可以毫無誤差重現這些每天鍛鍊的步驟。

換言之,這一型人很適合從事反覆執行的工作,然後從執行中發現改善效率,甚至創新的做法。對他們來說,「熟能生巧」是非常貼切的形容詞,學習曲線的效果在他們身上非常明顯,他們很容易越做越快,越做品質越好。他們不像心型人,會因為從事類似的工作感到厭煩,失去新鮮感,而是每天的例行公事中,體悟到許多的大道理與細節上的樂趣。

職場42面相#19 家長管理,為親為師


「小王!你那個助理真的很不會做事耶!」
「好好好,我會去跟他溝通。」
「他表現這麼差,你為什麼不乾脆開除他算了?」
「人家很努力在學習了嘛,給他一點時間吧。」
「唉,真不知道該說你是包容還是縱容。」

在領導風格的研究之中,台灣學者樊景立與鄭伯塤曾經提出所謂的「家長式領導」,並且認為這種風格普遍出現在華人地區。事實上,如果您進一步了解思路特質,就會明白,家長式領導並非單純受到文化影響,而是某一型人天生潛意識的一種特質。

之前我們談論過,這一型人非常喜歡「順其自然」,對他們來說,照顧自己的家人、親人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然而在職場上,他們也很容易「製造」出一群家人來。他們特別照顧和自己關係緊密的人,而且可以包容他們一切的所作所為(除非出現了嚴重的背叛,或是激烈的衝突)。再加上,他們相信人是可以透過學習改變的,所以他們寧願指導別人改變、給予建議,也不願意透過獎懲、或任何傷害關係的方法去左右他人。

會產生這樣的特性,與他們擅長處理「框框」內的事物有關。他們不喜歡四處與人結交,而是和自己生活圈內的每個人深交。此外,他們很厭惡破壞他們的交友圈,所以不太願意撕破臉,以免造成相處上的尷尬,這也導致在不熟識的人看來,他們似乎很容易縱容自己的親信,甚至會形成所謂的「小圈圈」,或是「有關係就沒關係」的說法。

要成為他們的家人,有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時間」。他們會長期觀察一個人,才能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信賴,是否可以敞開大門邀請他進入自己的圈圈。這並不是說,擺著不管就會得到信賴了,而是要從一次一次的互動中取得信任。

另一個方法,則是透過「家人」的推薦。如果是他們信賴的人大力推薦,他們很容易就「愛烏及屋」,連帶的跟著信任。這其實又透露出另一個問題來:如果他們所信任的人提供的資訊,他們通常不經判斷就相信了,如果這些人提供的是讒言,圈外的人提供他們正直的意見,他們反而會相信讒言,而否決那些正直的意見。這一型人要避免自己落入陷阱,最好的方法是多方求証,多問幾個不同的「家人」意見,或者是詢問自己的「長輩」或「高階」,這樣比較容易取得意見的平衡。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職場42面相#18 相忍為群,以和為貴


「小王,你應該照我的說法去做,知道了嗎?」
是,總經理」
「小王,你昨天明明就有比總經理更好的想法,為什麼剛才不吭聲?」
「吭聲又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引來口角而已,再說我還沒徹底研究他的想法。」
「小王,我看你比較適合當生意人,當人家部屬可惜了。」
「怎麼說?」
「人家說和氣生財,就是像你這樣的人啊!」

大自然有各式各樣的生物,都有不同的目的,卻能夠和平共處,共存共榮。這一型人,他們天生的感官敏銳,覺得人際之間,就如同大自然一樣,應該和諧共處,不應該彼此爭吵,或是試圖消滅對方。

他們並不像「心型人」,是因為擔心對方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或情緒,所以才不願意爭吵。說實在話,他們根本不太在乎別人的情緒反應,而他們自己也幾乎不太容易受到情緒所左右。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破壞和諧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而口舌之爭,對於結果幾乎不會有所改變,所以,有時候面對張牙舞爪的傢伙,他們就是默默的置之不理,不願意做出回應。

他們非常喜歡像是「共識」這樣的字眼(也難怪台灣企業流行過好一陣子的共識營),但對其他類型的人來說,天底下根本沒有兩個人會有同樣的想法,怎麼可能會有所謂的「共識」?頂多就是同意對方的觀點,或是分享彼此的價值觀而已。

但這一型人非常的喜歡服從「整體」、「團隊」的意志。如果是一個家庭,那麼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應該有共同的想法,如果有人想法不同,某種程度就是「不是和自己一國的」。他們同時也非常尊重「階級」制度,他們認為年輕的服從年長的,資淺的服從資深的,位低的服從位高的,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這樣的人在職場上有什麼要注意的呢?首先,他們可能很有執行力,但絕對不是判斷是非對錯的專家,尤其當你是他們的主管時,他們通常更不願意跟你起衝突,如果擔任幕僚,最好當做提供「資訊」和判斷「可行性」的對象就好,絕對不是好的「反對者」。

他們也不適合參與談判或解決衝突的工作,如果他參與的話,多半是採用息事寧人,或是犧牲利益的作法,來換取和平的結果,而不是遵守底線和原則。

另外,與他們的溝通不應聚焦在對錯和價值觀上(因為就算嘴巴上辯論贏了,心裡可不見得服氣)。不如把時間專注在「選擇」要採取哪些具體可行的方案,例如方案A要怎麼做,方案B要怎麼做,請他構想比較一下,自然知道優劣性在哪裡。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職場42面相#17 浸入細節,靈光乍現


「小王,你是怎麼從歷史故事中找到新的經營模式啊?太厲害了!」
「嗯很難解釋。」
「別小器嘛,說來聽聽。」
「就是突然頓悟了嘛,有一天,我發現所有歷史都有類似情節,像是三國
「好好好,我懂了等你全部解釋完天都黑了。」

這一型的人思考方式就像是中國漢字的「井」字,或者是像是圍棋的棋盤。他們喜歡大量的浸泡在資訊之中,這些資訊會以一種有機的方式累積、堆疊、組合,最後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圖像,然後他們很自然會產生靈光一現的感覺,對事情有了非常透徹的了解。

打個比方,他們的思考很像是拼圖,在拼湊完成之前,你根本看不出到底拼湊的是什麼,等到最後一張拼上去以後,你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想事情想的如此全面、如此仔細!

我的老師楊碩英教授,曾舉過一個例子也非常貼切,他說做學問就像是朝池子裡丟石頭,丟的夠多,石頭就會浮出水面。事實上,這個例子並不適用於前面介紹的「心型人」,但完全可以描述我們最近這幾期要介紹的「腹型人」。

當然,這樣的思考特性,讓他們在溝通的時候較為不利。以「腹型」為主體的亞洲人(除東南亞之外,他們以心型人居多)經常「開會開到死」,在各種類型之中,他們的會議是最沒有效率的,往往淪為宣布資訊和走走形式,並沒有辦法真的做出溝通對話。

他們並非故意不好好開會,而是因為當他們還沒有全盤想清楚時,他們只能把「拼圖」的碎片告訴你。因此你會覺得,為什麼他們講話沒有焦點?開會時沒有主題?事實上,他們所提的點都是有關的,只是他們還沒有組織完成。所以,如果他們到了會議場上,唯一能貢獻的就是提供資訊、提供事實,很難透過你來我往的一問一答,產生新的想法。

另一個原因是,如果你拋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希望這一型人有所反應、有所改變,很抱歉,無論你怎麼激動、怎麼強烈的表達,他們都很難有立即的領悟。因為,當他們接收到新資訊,他們並非直接取代腦中原有的想法,而是把它加入舊有的資料庫中,重新融合,所以可能回去之後過一陣子、融會貫通之後,才會接受你的想法。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職場42面相#16 考慮再三,循序漸進


「小王,上次叫你提的那個計畫有變,請你照這樣修改,下午給我。」
「怎麼不回答?有困難嗎?」
「不是,我在思考要怎麼修改。」
「那你下午交的出來嗎?」
「怎麼又不講話了!?」
「讓我想一想再告訴你,好不好?」
看起來是沒希望了,你慢慢想吧。」

這一型人是非常容易被誤會的一群,尤其處在反應迅速的「心型」社會之中,他們的謹慎性格很容易在互動上吃虧,甚至被誤會是反應慢、遲緩。

他們並不是腦筋差,而是他們處理資訊的流程就是遠比其他類型來的複雜、仔細、具體。他們無法省略一些步驟(除非他們過去已經有過類似的經驗),必須按部就班的,照程序來思考問題。

例如,叫他們寫一份企劃,他們會想要知道有沒有過去的範本,有沒有可參考的格式,還有事情的來龍去脈;叫他們決定要不要用人,他們會問他過去的經歷、有做過什麼豐功偉業、有什麼光環,而非當下面對面的直覺,或互動起來的談吐表現。

他們非常明白「牽一髮動全身」的道理。無論是要執行一個新計劃,還是面臨改變時,他們的潛意識就會自動進行複雜的運算,並且在得出運算結果之前,他們都無法安心的承諾任何事情。

他們絕對不是腦力激盪的適當人選,一旦有人提出好點子,即使全場參與者都因此興奮的尖叫,他們反而會惶恐的問:「那要怎麼做?」

他們的思考就像是複雜的拼圖,或是精密的齒輪,少了任何一片,丟了任何一個零件都會讓他們不安。因此,一個計畫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資訊是模糊的,他們就無法思考,想要弄懂。「還有沒有更多資料讓我研究一下」,幾乎是他們面對陌生問題時,共通的反應。
對他們來說,不做計畫就行動是不可思議的。如果要去旅行,他們會計算離要去景點最近的旅館;如果要推動一件大案子,他們反而會擔心許多小問題,讓變數越少越好。
因此,他們喜歡說明書,喜歡照步驟一步一步的執行,填滿所有空白的資訊。他們很實際,很懂得面對現實,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有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或是已經發生過的事實,才能進入他們的腦中思考。語言、概念、理論這些虛無飄渺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只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職場42面相#15 揭開「心腦」型人的神秘面紗



心腦型人的行為症候群
見機即行,做了再說
凡事簡化,瑣事勿近
直來直往,小節難察
單槍匹馬,心癢難耐
舊不如新,邊做邊改
登峰造極,樂在超越

「心腦型」人在職場上是屬於比較特殊的一群,他們體內的兩大神經系統「心臟」與「腦髓」(RAS,網狀神經系統)都有不相上下的主導權,這樣的人,我們在研究中稱他們為「複合型」,他們的思考有時像「心型人」,有時像「腦型人」,有時心腦同時作用,會有非常異於他人的思考模式。

筆者自己就是屬於這樣的類型,如果您有機會將我從小到大的照片一字排開,會覺得小學三年級之前的我,根本就像是個女孩子,情感豐富、情緒起伏大,甚至還挺愛哭(這是由於心型人的主導賀爾蒙是雌激素所導致)。我的母親還因為擔心我不夠男子氣概,每天把我放在陽台上曬太陽,看起來會比較健康一點。

但隨著年紀越大,我的眼神就變得越加銳利專注,有一股「殺氣」,不像小三之前那樣看起來好親近了,脾氣也變得更加急躁,膽子也變大了。小時候家裡人不了解,以為我是受了朋友的影響「轉性」了,其實,只是我負責警戒與篩選的「RAS」系統逐漸成熟,才會有此轉變。

對「心腦型」人來說,他們的腦型特質會篩選接觸到的所有資訊,然後很快的貼上情緒標籤。

例如,他們很討厭沒有重點的對話,也很厭惡聽到別人報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寧可從少數的資訊中去猜測事情的全貌,也不想花時間消化完所有的訊息。

透過這一點點的資訊,他們就會很快的產生情緒。俗語說:「見到黑影就開槍」便是如此。例如,他們很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生氣,可能聽見一個沒有太多細節的生意機會就感到興奮,諸如此類。

產生情緒之後,他們並非抑制情緒,或是與情緒共存,困擾自己太久。他們的情緒會很快產生行動,因為他們普遍相信,真相只有在行動中才會看見,所以他們不會在事前花太多時間去收集資料,或是小心規劃。

行動之後的結果,能夠滿足他們的腦型特質,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例如:「原來我做了A,就會得到B。」「原來C是沒用的,那麼換成D有沒有用呢?」他們的思考方式可以簡單的用「形成假設à快速驗證à修正假設」來表達,也因此,如果阻礙他們嘗試,要他們前瞻後顧的,其實是在妨礙他們的學習。
那麼要如何與這樣的人共事呢?

在溝通上,「直來直往」是最好的態度。暗示或諷刺只會讓他們察覺你在隱藏資訊,而他們多半會置之不理,或是對於有心機的人感到厭煩。明確的討論「目標」和「下一步」行動,是和他們愉快共事的基礎。

如果您有一個這樣的部屬,安排一些競爭的環境也對他們很有幫助。因為「勝負」是一種最簡明易懂的績效指標,當他們遇見「強者」時,也很容易激起鬥志,修改與調整自己的作法。因此,安排一些外在的刺激(例如請非公司內部的傑出表現者來演講)、安插能力不相上下的同事等等。因為當這群人到達頂峰時,就很難有東西能夠刺激他們的「情緒」,自然也就懶得採取行動了。

如果他們是團隊中的一份子,通常需要一個擅於規劃目標的人作為搭配。他們不會胡亂的讓有「心腦」特質的人挑戰錯誤的方向,因而感到挫敗(畢竟很少有人能夠長期失敗而不挫折的,即使是心腦型的人也一樣),而是指出正確的方向,但讓這群人透過快速的嘗試錯誤,而找出正確的作法或是有價值的資訊。

他們也需要一個能夠協助回顧錯誤的人作為參謀,心腦型人喜歡專注在機會上,喜歡接受新的挑戰,一般來說可以很快的將錯誤拋諸腦後(而這也是他們比一般人能夠忍受失敗的原因,因為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因此,如果有人能夠關注他們嘗試與工作的歷程,並且分析整理出一個新的「教訓」供他們參考,他們通常可以欣然接受,並且有彈性的調整他們做事的方向,避免重蹈覆轍。

最後,心腦型的人對於「結果固定」「缺乏挑戰」「重複」的工作很容易厭煩,通常會讓他們的優勢難以發揮、能量消磨殆盡,如果您的身旁有這樣的人才,或甚至您自己就是這樣的特質,千萬別讓自己困在淺灘之中,趕快做一些調整,免得浪費了自己的天賦。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職場42面相#14 登峰造極,樂在超越


「老闆這次把業績排名公佈出來,辦公室氣氛都變得怪怪的。」
「怪怪的?你不覺得這樣很能刺激鬥志嗎?」
「才不會呢!大家都是好同事,硬要分高下不是很尷尬嗎?」
「我倒覺得知道自己只差兩步就是第一名,全身都熱血沸騰了呢!」
「天啊,你也太好勝了吧!」
「你才奇怪咧,上班又不是為了交朋友!」

一個組織中,有些人以和為貴,喜歡大家平起平坐,沒有距離。但對天生有競爭的本能的這群人來說,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對這群人來說,光是達到目標還不能滿足他們,能夠超越同儕,才是一切動力的來源。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個性一定是逞兇鬥狠,或是凶神惡煞,他們只是天生喜歡縮短目標和現況的差距,並且從中獲得成就與上癮的感覺。

之所以把跨越問題的鴻溝當成一種興趣,來自於他們容易看見差距的天賦。在學習型組織的領域中,有一項修練叫做「自我超越」,當中有個經典的譬喻,很能說明這樣的狀況:當你把一條橡皮筋套在手上,並且用拇指和食指撐大的時候,你應該會感受到一股張力,橡皮筋會想要恢復原狀。如果把你的食指當作是目標,拇指當作是現況,那麼橡皮筋會透過這股張力將拇指拉往食指,也就是這股壓力會帶動人去完成目標。(當然,也有人是乾脆把目標降低一點來減輕壓力,不過這就不屬於我們本期介紹的這種職場工作者了。)

那麼什麼樣的目標最清楚易懂,而且最讓這群人有動力呢?是數字嗎?答案其實就是超越同一個職場內的人。就像一個老笑話所說:非洲上有兩個人被獅子追,想要活命,其實不用跑得比獅子快,只要跑贏另一個人就好。他們非常瞭解這樣的道理,因此,若是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他們會不斷的產生鬥志;但若是在一個「你好我也好」的地方,他們可能太過輕易就覺得自己達到顛峰,而失去奮鬥的動力。

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當他們進入到一個市場或工作環境,他們自我評估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會墊底,而且沒有任何可能超越對手的方法或捷徑時,他們通常會乾脆的放棄努力,因此,你不需要特別逼迫他們去努力和堅持,對他們來說,只打有勝算的仗,或者是讓一場硬仗變的能輕鬆征服,才是他們的特長所在。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職場42面相#13 舊不如新,邊做邊改


「你上次提案的那份投影片寫的不錯,可以給我嗎?」
「哇,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找一下。」
-兩小時後
「你怎麼這麼久還沒給我啊?平常的你不是動作很快嗎?」
「我早就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乾脆重新寫一份給你比較快!」
(昏倒)
多年前,我看到一個美國心理學家拍攝了一隻影片,目的是觀察不同思路的孩子如何用扮家家酒的玩具,蓋一個主題遊樂園並進行拍攝。

一般的組別要不就是各幹各的,互不搭理,要不就是討論半天才開工。其中有一組孩子特別特殊,他們簡短的交換了一下心得,就開始分工合作,但是他們並未蓋得特別快,因為他們似乎會看自己的作品不滿意之後,就整個拆掉重來。

在拆除的過程中,他們毫不手軟,彷彿是不在乎失去既有的成果一樣,很快的拆除又很快的重建。我們一開始以為他們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但結果又不如我們想像的細緻。後來才知道,他們只是在進行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工作方法:試誤法。

當然人多少都會試誤,但是要像這群人一樣能夠快速的試誤(快速嘗試、又快速放棄,重新來過),的確牽涉到一些天分。

例如,他們必須很擅長概念思考,在腦袋有大概的方向和雛形,然後盡快的將試作品建立起來,用實物藉此發現他們當初思考的概念是否有誤。

此外,他們也不能太拘泥於細節,否則會牽掛著努力過程中,花費了多少苦心,花了多少力氣,越想越捨不得。由於記性不佳,導致他們腦袋一拍,就很容易決定重做。

他們也必須要有點急躁,否則一旦前功盡棄,很容易就乾脆不嘗試或不努力了。這樣的人有點像是所謂的「水平思考者」,與其把所有資源投入在一個地方,失敗了以後一蹶不振,還不如一見苗頭不對就趕緊蹺頭,重整旗鼓,換個方法再次挑戰。

這樣「寧可重來」的個性當然很適合摸索一些未知的任務,或者是很快的去學會一些新事物,但是一個需要反覆執行,一成不變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就很吃力,因為通常很難有所累積,他們會覺得過去的作法已經不合時宜,必須重新思考;但反過來講,一個環境變動快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或是不可落於俗套的職務或產業,對他們來說便十分合適,因為他們總是會找到「新方法」來處理「舊問題」,滿足他們「喜新厭舊」的天性。

職場42面相#12單槍匹馬,心癢難耐


「慘了,迷路了,我得趕快走出這個鬼地方。」
「喂喂喂,等我一下啦,你走那麼快幹嘛?」
「你跟不上就慢慢走,沒關係啦!」
「自己一個人沒頭沒腦的亂竄幹嘛呀?等我開一下導航不行嗎?很奇怪耶你?」
「咦,我只是在找路啊,我可不想困在這裡太久

當然,不是每一個會拋下淑女的男人都和本篇故事主角一樣,是為了趕緊找到出路而多方嘗試,有些人只是單純的不夠紳士而已。但世界上的確有一群人,一旦他們心裡有著一個極為渴望完成的目標,他們就會不顧一切往目的地前進,就像是飛蛾見著了燈火一樣癡迷。

如果你是他們的同路人,應該會覺得十分倒楣吧?如果用成語來形容他們,就是「單槍匹馬,橫衝直撞」。

你或許會認為,有著這種性格的人,應該是十分薄情寡義,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們其實是非常熱情熱血的人,但為何會給人「一意孤行」的感覺呢?

原來,他們天生的賀爾蒙機制,以及發達的專注能力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雖然我們常把喜歡單槍匹馬的人叫做「獨行俠」,但這一型人「獨行」的原因並非因為孤僻、喜歡獨處(事實上他們還蠻喜歡與人相處的),而是因為他們體內的多巴胺分泌旺盛,讓他們一旦「心動」,就馬上「行動」,產生強烈追求目標的渴望。再加上他們天生擁有強大的專注能力,這兩種系統搭配在一起,讓他們很容易對於有興趣的事物拼了命的追求,自然會把身旁走的較慢的伙伴給拋下,自顧自的去接觸自己有興趣的目標。

這樣的人,乍看不是好的團隊成員,事實上只要放對位置,他們就是很強的戰力。例如,一個未知的市場,如果等所有成員都準備好了才去接觸,很有可能早已錯失良機,那麼派他們「單槍匹馬」去探個究竟,就非常適合。

這一型的人雖然不見得膽子大,但由於天生具備警戒與專注的能力,他們很擅長臨機應變,因此,他們所需的準備也比別人少,只需要一點點的資訊,他們就願意冒險進入未知之地,就像帶著輕裝備去征服高山一樣。

雖然容易心癢難耐,願意主動挑戰目標,但不代表他們是堅持目標的人。「衝的快,撤退的也快」是他們的天性,從賀爾蒙的觀點來看,這是由於多巴胺雖然讓人容易衝動,產生完成目標的動力,可是一旦多巴胺消退,改成分泌腎上腺素時,人就很容易產生「戰或逃」的念頭:有可能加大力度,一口氣征服目標,也可能乾脆就收手宣告放棄。因此,當他們不能一次就順利攻頂時,很可能見苗頭不對,就立刻從山上撤退。

對他們來說,有個情緒穩定,能夠堅持目標的團隊伙伴非常重要,否則很容易四處亂竄,到頭來一事無成。

職場42面相#11直來直往,小節難察


「這兩次我去客戶那邊提案都被打槍,真不知道為什麼?」
「喔,一定是你準備不足吧?提案之前先演練過就不會這樣啦。」
「你這人講話很討厭耶!」
「咦,我只是要給你建議啊?」
「我不是不知道為什麼會被打槍,我只是想要訴苦而已啦!」

90年代,周星馳的喜劇電影紅遍港台,也成為不少人的偶像,觀眾們總想像這樣的人私底下一定很幽默,很風趣,很好相處,但沒想到私底下的周星馳竟是個冷面笑匠,平時看起來難以親近,但又好像喜歡開玩笑,可以相處,不過最受不了的還是冷不防的冒出一句吐槽的話,有時能把大家逗笑,但更多時候是把人戳傷。

你的周遭一定不乏這樣類型的人。他們乍看沈穩,其實內含無限精力;似乎不好相處,但有時又具備溫柔善良的心;做起事來速度快、效率高,但平時沒事時又似乎總在遊戲人間,悠哉悠哉。

如此融合兩種極端的個性,乍看彈性極大,能應付所有危機情況(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是職場上反應最快的危機專家),其實,他們蘊含了一個致命的危機,也就是對於細節,尤其是情緒上的細節觀察薄弱的問題。

這樣講,並非暗示這一型人缺乏同理心,或是所謂的白目、不會看氣氛。事實上,他們非常擅長捕捉強烈而且極端的情緒,例如讓人大哭、讓人大笑,像是韓國其實有非常多這樣類型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韓劇灑狗血,但很多人愛看的原因。

但他們不太能掌握細微的感情變化,例如使眼色、言外之意、或是臉色微微改變等等,他們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再加上我們之前提過的凡事簡化的能力,他們很容易就會拋出一些「濃縮」但直接、毫不修飾的結論,乍聽之下,就會有點刺耳。

不過,他們並非「己所不欲施於人」的類型,他們對人直接,也希望別人對他直接。一些性格容易隱忍的人和他們之間其實非常難以相處,因為他們假設,如果你不出聲反應,就表示沒事,他們也不喜歡猜心的行為(畢竟不太擅長此道)。

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依照簡單的原則在生活,只要不侵犯彼此的原則,便可相安無事。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職場42面相#10 凡事簡化 瑣事勿近


「這邊的市場一直推展不開,你有什麼想法?」
「唉呀,這還不簡單,你就先這樣,再那樣,最後再這樣一下,就通通搞定啦!」
「有這麼簡單嗎?」

您的周遭是否有這種容易把事情簡化思考的人呢?每次詢問他們意見,總是得到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但又聽他們講的信心滿滿,好像照著他們的「秘訣」做事就會成功一樣。不過,一旦真的照他們的話去做,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心裡不免埋怨他們愛吹牛,可是看起來,他們自己又信奉這套法則,而且有時還會成功。

其實不是他們頭腦簡單,也不是他們藏私不願意分享,而是他們天生的思考結構造成了這樣的簡化習慣。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電腦安裝著一顆容量1Tb的硬碟,你是不是會想:什麼檔案、音樂、電影、照片都可以往裡塞,反正空間大,以後不夠用了再來慢慢刪減?

可是如果你的硬碟空間不大,例如說,是一隻只有16Gb的智慧型手機,你是不是存檔案時就會稍有顧忌,不放太多不重要的東西在手機裡面,以免把容量塞滿?

喜歡簡化事物的人也是如此,他們的記憶體就像電腦的RAM一樣,每次重開機就清除的乾乾淨淨,他們雖然有長期記憶體(如硬碟),但也是記憶的模模糊糊的。因此,他們不喜歡讓太多沒有立即重要性的東西塞在腦袋裡,透過刻意的遺忘、篩選、以及拒絕接受資訊,確保他們不會接觸到太多細節。

因此,他們不會把一整件事情的經過記下,只會總結出教訓;他們只會記得待會立即要辦的事情,辦完後就拋諸腦後。這樣的思考機制,讓他們有辦法專心處理眼前的重大問題,而不會不斷的想到一些無關緊要的資訊。

這樣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也是極其簡單的。尤其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吃飯、家事、睡覺),他們都會讓這些問題盡量不要干擾自己,好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過度簡化的生活雖然有效率(反應也快),但也會產生「掛一漏萬」的困擾。透過工具(如備忘錄、鬧鐘、行事曆),或是一名細心助理,能有效的幫助他們注意到「不重要但非做不可」的事情,減少很多風險和可能的損失。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職場42面相#8 見機疾行,做了再說


「嘿,聽說某某管理大師又出新作品了耶!」
「真的假的,我去網路上看看。」

------------隔天上班時---------------

「哇!你看起來沒睡飽的樣子,發生了什麼事。」
「你昨天跟我說大師出書了,我上網一看,標題超級吸引人,就直接殺去書店買了一本,接著就把它看完了!」
「你也太誇張了吧?」

您的周遭是否也有這種「超級急驚風」,一見風吹草動就立刻採取反應的人呢?這種潛意識特質非常有趣,和之前描述的「心型人」有些類似,他們的情緒反應也非常容易被牽動。不同之處在於,他們被牽動的門檻更低,只要少量的資訊,或是一個聽起來合乎邏輯的「概念」(即使沒有太多細節),就會讓他們「心動」,而且馬上轉換成「行動」,而不僅僅是情緒上的改變而已。

他們的潛意識中認為,如果不到現場去,其實無法得到最正確的資訊,所以倒不如先去現場看看,才能正確的臨場判斷,做出回應。

很多人都會羨慕有辦法「見機疾行」的人,覺得他們不容易優柔寡斷,而且反應通常比一般人來的快。

事實上,這個特質來自於缺陷。

通常具有「見機疾行」特質的人,不願意記憶太多資訊,也難以思考太複雜的細節,這裡並非指他們頭腦普遍不夠好,「無法」處理細節(智力與潛意識行為特質是無關的)。主要是由於他們的情緒反應容易被挑起,若是長時間處理複雜而細微的資訊,會容易引起腎上腺素的分泌,讓他們產生「戰」或是「逃」(Fight or Flight)的焦躁情緒。

也因此,他們的生活型態容易演變成「快速征服」或是「爽快放棄」兩種極端,而到底要戰要逃,牽涉到他在現場的判斷(到底局勢對他有利或是不利?投入下去是否划得來?)。

也因此,他們養成了「有機會便去嘗試」的習慣,除非過去有過慘痛的失敗經驗(例如,合作對象是常常失敗或陷害過自己的人),他們會裹足不前,否則一般來說,他們樂於嘗試任何機會和可能性。

職場42面相#7 揭開「心」型人的神秘面紗


如果您是本專欄的忠實觀眾,您應該會發現,前面六篇所述的六種面相,似乎並非描述六種不同性格的人,而是重複出現在某一位的身上。

根據我們的研究觀察,通常這六種行為,通常都是成群出現。雖然這些特質並非疾病,但用我們所熟悉的「症候群」這個字眼來說明,您就比較好理解了。
心型人的行為症候群
心慈面軟的人際關係追求者
一心多用的快速轉焦者
一加一大於二的創意拼貼者
身心一元,感受敏銳
隨性所致,活在當下
人中學,師如友

這些特質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特徵,而非刻意發生的意識行為。例如這群人,只要放入一個群體之中,就自然而然想要與人互動,也自然而然會被外在刺激轉移焦點更有趣的是,如果未經提點,當事人其實多半很少會發現自己有這些下意識的行為產生,甚至還可能因為文化或環境的影響,選擇刻意壓抑(例如,在華人的教室文化中,上課其實是不能與人互動的,這群人只好壓抑自己想與他人溝通的衝動。壓抑不住者,就會被視為壞孩子或問題兒童)。

不過,如果你夠細心,願意長期觀察這一群人,當他們放鬆警戒、顯露自我的瞬間,你就會發現這些特質的確是成群出現的。

這一群人的潛意識行為,我們發現主要受到體內大大小小的「神經系統」所影響,其中位於心臟附近的神經系統,是最主要的影響來源。為了方便記憶,我們稱呼有這些行為症候群的人為「心型人」。

過去有許多心臟神經系統影響大腦判斷的研究,都十分有趣。

例如,過去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吊橋上做訪談調查,結果受訪者向異性訪員要電話的比例居然變高了,原因居然是大腦將怕死的反應(心跳加速)誤會成小鹿亂撞了,結果平時可能沒興趣的異性訪員,現在在眼中看來居然是十分有魅力。

在另一個研究中,替受訪者注射腎上腺素使心跳加速,接著觀看一部喜劇片,結果心跳加速者認為該片好笑的程度居然也比未注射者要高。

當然也有反向的研究。美國一個權威的心律研究機構發現,如果透過冥想等訓練將心律恢復平穩,學生的學習成效居然比心律混亂時來的要好。

目前,潛意識特質的辨識最精準、也最快的方法,就是透過聲音頻率的辨識(原理就不在此贅述,請上網參照陳加屏博士所提出,一套被稱為TPDThinking Process Dynamics)理論的研究成果),否則光靠行為觀察,我們很難分辨這是潛意識主導的行為,還是意識主導的行為。

尤其是我們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多半能清醒的讓意識主導自己的行為,而不會放縱潛意識幹下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美國知名顧問Fred Kofman曾寫過一本暢銷書清醒的企業Conscious Business),其中如何判斷一個人清醒與否,正是要看他的意識是否凌駕潛意識。),那麼也就更難靠觀察判斷了。

因此我們提供的六項特質症候群,雖然無法精確的分辨真偽,或是判斷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但如果經過長期的觀察,其中有高達四到五項特質顯露出來,大概可以有高於五成的機率判斷此人為心型人了。

問題來了,如果您認為經常與您在職場上有密切互動的人是心型人,那麼該如何正確的與他互動呢?

基本上,職場上的關鍵互動行為不外乎說服、檢討,以及衝突時的安撫。而潛意識的觀點的互動術,並非在於操控別人的潛意識(這樣是很不道德的,我們也不願意往這個方向思考),而是減少潛意識的「誤會」,避免因此扭曲了原本要溝通的內容。

對心型人來說,由於他們容易與外在事物連結,因此為了避免他們連結到負面的事物而產生不必要的戒心,在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中談話,可以避免很多衝突。

此外,由於他們喜歡連結的特質,盡量採用「我們」作為發語詞,會比「你」來的更容易讓他們接受。

最後,心型人的情緒容易被刺激與激發,所以把焦點集中在他們的情緒上(如:不斷的質問對方為何生氣、問對方對事情有何感想)通常於事無補。盡量把焦點放在發生「事實」(不是對方詮釋事實的感覺),瞭解「發生了什麼事」,會更有助於彼此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