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ME##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知道特質之後 孩子自己會啟動

昨天聽到兩個個案的後續追蹤,覺得很有趣,想把它記錄下來。
養什麼東西都要先查一查不是嗎



在介紹個案之前,我想談談非洲鳳仙花。


當初原本想要買盆花裝飾一下室內,看到這種花開著粉紅色的小花朵,又很茂盛,就覺得挺適合的。沒想到,買回來沒幾天,就開始掉葉、掉花,我直覺他是不是被太陽晒傷了,還是喝水不夠,結果拼了命的移往陰涼處,並且開始死命的澆花,結果葉子掉的更慘了,最後只剩下枯萎的莖部。

心死的我就把它從盆子移出,種到陽台的花架上。就這樣置之不理一陣子,一日去陽台閒逛,才發現花兒不但復活,而且越種越旺盛。後來上網一查,這種非洲鳳仙雖然生命力強,但是澆水不需太多,反而是排水問題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它們很需要光線(而非日照),放在辦公室內反而是大錯特錯。

你一定會怪我為何不查清楚就開始養它?雖然我很關懷這盆小花,但卻用錯了方法。不過別說我種花了,我們不也是以自己的感覺在養育著孩子嗎?如果沒有透過思路類型,人其實很難想像別人是怎麼成長的。

言歸正傳,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兩個個案。

個案一是一個小時候成績很糟,聽了解說之後,知道自己的祕密武器在於「記憶」和「勤練」的孩子。他最近主動跟家長表示,他從學長哪裡打聽到接下來的數學科目應該很難,他有點擔心。我們一聽,這簡直太好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跟家長反應,表示他其實不想「擺爛」。我們建議家長應該找個適合的家教,給予他足夠的練習和示範,這樣就可以度過難關了。

個案二是一對思路類型截然不同的母子,當時母親很擔心小孩的成績問題,覺得太過沉迷電玩,但卻覺得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溝通很困難。後來聽說小孩因為聽了我的解說,已經開始自動自發的解決自己的成績問題,但媽媽卻覺得孩子還是沒什麼改變,解說沒有什麼「效果」,不過旁人一聽都覺得,孩子自動自發的規劃自己未來簡直是可遇不可求,家長自己卻沒有發覺。

這是當然的,我又不是催眠師還是洗腦專家,怎麼可能聽了我的解說「就變乖了」,我只是讓孩子找回天生的特質,讓家長尊重自己和孩子的差異。另外就是媽媽一開始就用負面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就會覺得孩子是個問題,必須解決,但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與源頭。

有問題,就要解決,不是很正常的嗎?你的網站不也是號稱可以幫人解決問題嗎?

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個被認為是問題的人物,你應該也會拼了命的抵抗,或者是證明自己並非是問題吧?通常證明的方法不是改變自己的行為,而是加強自己的行為,因為只有自己的行為被認可,才能對自我產生認同,人要打從心底認錯是很困難的。

所以,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就不能把孩子當做問題。

在解說過程中,我把孩子和母親的差異做了說明,告訴孩子他是多麼與眾不同(當然我是很具體的講啦,只是在文章中還是尊重孩子的隱私吧),也告訴母親其實不能用她平常慣用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這樣當然讓母親很挫折,因為大部分的母親都把親子關係出了問題,當成是西醫在治療疾病一樣,只要下了藥,孩子就會恢復正常了。可是這是錯誤的比喻,孩子依照自己的習性發展,家長順應他的習性教育,就跟種花植草一樣,每一種花都有獨特栽培方式,有的要日曬,有的要勤澆水,有的反而耐陰性,有的澆太多水會死掉。

家長不能因為「我就是這樣被帶大的」、或「我就是這樣管孩子」,自己不改變的前提下,要求孩子改變,配合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之所以可以要父母費心,有個天經地義的理由,就是「他們是孩子」。孩子就是還在成長,家長就是他們的神,給予他們的一切,就像你院子裡的花草,或是寵物,它們的生殺大權都操之在你,所以要讓他們身心健全的成長到自己可以獨立生活,還是從小就讓他們心靈受創,說實在的,家長要負上大部分的責任。

總而言之,思路類型的解說,不是要讓家長「對付」自己的小孩。而是很單純的把孩子成長的習性與長處「透明化」,讓父母和孩子都能夠互相深入的了解。

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透過教育與正確對待讓孩子一步一步把自己潛能發揮出來;大一點的孩子,有時一點就通,馬上就會想起自己過去是如何「成功」的,然後捨棄那些不當的學習方式,更有效率的管理自己。

1 則留言:

  1. I'm curious to find out what blog platform you're utilizing?
    I'm experiencing some minor security issues with my latest blog and I would like to find something more safeguarded.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eel free to surf to my website :: new cellulite treatment

    回覆刪除